2015年7月30日,中国孩子教育联盟广州分盟成功举办了第六次创始人活动——“广州少儿体育创始人午餐会”。除了主办单位中国孩子教育联盟广州分会,孩教圈,以及承办单位陈静俱乐部、泓儿文教与方昱培训之外,还有新安明珠足球俱乐部、王子青苗网球、新羽体育、华蒙少儿篮球俱乐部、黄埔区大众武术协会、占大文化少儿篮球、行易跆拳道、粤动国际、小蚂蚁培训、羽逸体育等二十多位体育行业的创始人参加了此次交流会。
朝阳行业遇上“互联网+” 少儿体育行业的双重发展机遇
“互联网+”成为了各行各业追捧的“香饽饽”,少儿体育行业在发展路上也在赶“互联网+”这股东风。同时,少儿体育行业还具有“朝阳行业”的优势,这一点可以从习大大的足球亲民路线、国家号召全民运动等事件中得到体现,有效地在社会中营造了良好的运动氛围,特别是少儿体育得到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的重视,而且中国在在历届奥运会、亚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中成绩斐然,体育大国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事实上,体育教育不仅仅是运动,更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实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现在,男孩子缺乏阳刚之气就被称为“伪娘、娘炮”,女孩子稍微阳光一点就被称为“女汉子”,这种现象的背后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来的就是我们的孩子非常需要参与体育运动,让孩子身心由内自外地得到塑造和提升。孩教圈创始人叶生对少儿体育也有自身的看法,他认为现在的家长让孩子接受体育培训不再注重,也不应该把孩子培养成特长生或为日后走职业化道路做准备,而是为了孩子能够在学习、生活之余抽出时间得到足够的身体锻炼,感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另外,少儿体育行业的逐渐升温与越来越多的家长把精力集中到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上密不可分。当下,孩子除了需要学习系统课程内容之外,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已逐渐从口号变成事实,体育就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不可否认,应试教育已经在某种程度上侵蚀了孩子的童年,父母就更不能让孩子整天躲在室内沉浸在学习和电子网络中失去了健康的体魄和精神。通过体育运动,也有助于让孩子减少对电子产品、网络的依赖,走出户外与家长一起挥洒汗水、增进感情。所以说,在重视全面发展、幸福感提高的背景下,体育市场将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少儿体育行业如何借“互联网+”这只鸡生更多的金蛋?
足球、篮球、羽毛球、网球、轮滑、武术等众多少儿体育项目百花齐放,有运动教练创办的、有深耕幼儿教育转型的……无论我们是怎样进入少儿体育这个领域,都将共同处于一个同样高速发展的时代。
孩教圈创始人叶生指出,少儿体验行业和教育领域的其他行业一样,都在自我发展中存在一定的局限,例如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规模偏小、人员管理、师资管理等问题。这些局限也是当前资金、技术迫切想要挤进k12教育市场的一个原因,因为这意味着巨大的商机和爆发式增长的可能性。
同时,在座的创始人也分享了各自的观点。
一、增强品牌管理意识,规模化发展。通过树立品牌、强大规模让客户更加容易地寻找到更多的资源和选择。目前为止,拥有几百上千家的少儿体育机构可谓寥若晨星,这是当前少儿体验行业发展局限的一个倒影,也是未来努力的方向。同时,体育行业需要标准化,从场地器材到课程设置都可以建立一个普适的公认标准,让行业后来者尤其是用户都乐于接受并认同这样的一套体系,由此树立起行业的标杆以及形成示范效益,在口碑相传的传播下,以后一提到学篮球,大家都去你那里。
二、商业模式的梳理,我们拿什么赚钱。华盟少儿篮球温大治说:“教育正在慢慢回归公益化,当我们的优秀课程受到家长和学校的认可,我们却面临一个问题——我们不能直接向学校或家长收钱,那盈利模式应如何构建呢?面对精准客户研发并销售体育周边产品是否能够取得新的突破呢?”孩教圈创始人叶生根据自身在管理咨询行业十多年的经验以及对互联网的认识分享了他的观点,他认为在企业变大变强的时候,加盟模式往往难以避免,企业此时应该输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建立竞争力以及可靠的商业模式呢?第一,仅仅靠品牌的输出是不够的。在无法掌控加盟方的经营情况下,品牌的代理也难以带来利润。第二,核心课程、师资力量才是核心竞争力。通过核心课程体系的个性化,形成孩子喜欢,家长满意的课程模式,然后对课程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复制推广,但也对机构在课程的内部迭代和培训上有较高的要求,这或许就是体育机构能够在竞争中制胜的关键。
三、在行业内打破壁垒共同合作。目前,很多体育运动赛事存在两个不足。第一是官方举办的体育运动赛事偏向于专业化、竞技化太高了参与门槛,普及面相对较低。第二是除了在大型的运动会以外,普遍的体育运动赛事都是以单个体育项目开展的,活动的丰富性有所欠缺。因此,在座的嘉宾纷纷提出了抱团共进,让实现“互联网+”新跨越的合作可能,比如举办广东省少儿艺术运动嘉年华,通过体育行业自发组织一个民间的而非官方的艺术运动嘉年华,打造一个有趣的、好玩的、互动强的少儿艺术体育盛事,进而吸引更多的孩子参与到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上,让每个孩子和家长都感受到运动快乐的理念,接纳当前的少儿体育教育。
“互联网+”还是“体育+”? 快速地执行才是关键
互联网与体育是两个有区别也有交集的领域,未来发展所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理清少儿体育行业与“互联网+”之间的关系。“互联网+”在众多因素的作用下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风口浪尖,但在体育大行业中,“体育+”的理念也崭露头角。
那么“互联网+”与“体育+”谁才是我们行业的中心呢?两者之间应该谁来适应谁?某些互联网公司在应用互联网思维与手段的时候没有结合体育行业的性质与特点。因此,体育机构也面临一个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如果粗放地接受“互联网+”迎合这股潮流有可能导致两败俱伤,另一方面如果不采取措施、对“互联网+”视若罔闻就会失去发展的大好机会,而且,伴随各项政策的落地以及资本的理性回归,在2015年不抓紧进行规划,2016年的互联网红利极有可能就到期了,所以,留给各大机构思考和规划的时间并不充裕,亟需找准突破口,实现快速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