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6日,中国孩子教育联盟在珠江新城成功举办了第四次分享交流会——广州艺术教育行业创始人午餐会。孩教圈、红棉艺校、方昱培训、泓儿文教、明仕教育、香港SDM爵士芭蕾舞学院、羊城社区成长中心、61同成、艾尼童梦星工场、粤动教育、星韵声乐、爱乐飞扬星学校等十多家艺术教育机构的创始人/负责人出席会议,共同探讨艺术教育行业在“互联网+”下的发展趋势。
从“学广东”到“广东学”,中国孩子教育行业必须连成一线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伟大的创举之一莫过于实行“改革开放”,广东在改革开放中走在全国前列,其他地区纷纷效仿广东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但在教育领域,广东却远远谈不上“开放”,甚至可以说是有点“OUT”,行业内亟需改革创新的声音也越渐响亮,中国孩子教育联盟可以说是应运而生!本次会议是广州孩子教育联盟继教育培训机构、幼儿园教育、早教行业后的第四次分享交流会,主要聚焦艺术教育行业,进行教育行业O2O的深入探讨。
参会嘉宾都是深耕在艺术教育领域多年的“老江湖”,在分享交流会上,不少嘉宾表示:做教育,每个机构创始人都是一把好手,但从行业角度上看,大家对市场的认识普遍都不够深刻,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感知与把握更需要交流分享。而目前不少教育机构采取“关起大门”的策略应对市场份额的争夺,或是在考虑机构自身发展而营造了“草木皆兵”的氛围,就算在发展中遇到瓶颈、通过实践积累了很好的经验也找不到能够分享交流的机会。
诚然,从庞大的教育市场看来,阻碍行业交流的原因确实被过度放大了。“互联网+”时代下,教育行业特别是艺术教育行业,真正的发展之路不是保卫自己现有的“领地”而是通过合作走向共赢。市场很大,企业很小。在庞大的市场面前,并不是对方不做,自己就能够“独霸天下”,只有大家从围墙里走出来,努力把蛋糕做大才能够让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互联网+”不是天外来物,爆发期OR末班车?
明仕教育创始人彭伟表示:互联网在2010年的时候就成为行业发展的关注焦点,距离现在已经4年多了。而艺术教育行业,特别是广东艺术教育行业,留给我们去“改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在这个历史关口,我们所面临的压力不仅来自环境,也来自自身。至于教育机构是主动加入“互联网+”还是仍停留在被迫加入的层次上就显得十分重要,所得到的效果自然也有天壤之别。为此,我们必须要直面时间的紧迫性,从中“杀出一条血路来”。
孩教圈创始人叶生回想起孩教圈在互联网中的一路成长,分享了自身对“互联网+”生态圈的一些体会:互联网生态圈正在进行一次优胜劣汰的升级,以微信生态圈为例,高质量的微信公众号正在凸显优势,而相对小众,运营不良的微信号正在慢慢失去阵地。在众多行业中,想要在互联网中创造新辉煌,最重要的因素不是技术而是运营,纯技术的东西就算做得再完美,要是没有获取用户,积累口碑,转化为企业综合实力,都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艺术教育行业要拥抱“互联网+”就一定要抓紧时间,而且还要以更加开放、包容、创新的心态,在运营上花更多心思。
“互联网+”下的激流勇进,实现O2O的探索与实践
谈及艺术教育行业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各种探索与实践的时候,61同成创始人管卓兴分享说:“61同成旨在搭建一个和孩子一同成长的平台,分阶段进行少儿艺术培养、综合艺术素质的提高、学生领袖培养来做真正的素质教育。做好教育是我们工作的中心,除此之外,借助互联网来进行品牌的宣传、用户维护等也相当重要。”
那么,怎么利用好“互联网+”的东风来让教育事业腾飞?孩教圈创始人叶生指出,“互联网+”不仅是以技术夺天下,更重要的是思维,互联网已经在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心理习惯。比如,微信初期作为社交平台的诞生是没什么人用的,但是时间没过去多久,微信已经积累了非常庞大的用户群,生活、工作都随之发生了巨大改变。但是,对于艺术教育行业来说,虽然互联网已经给生活带来了许多便捷,却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传播渠道的未普及,依然存在家长找不到好的机构,而机构找不到好学生的两难问题。再比如,为什么现在玩微信的人都爱自拍并把照片分享到朋友圈等社交网络上?就是因为每个人在互联网生活中需要一种存在感、参与感。在艺术教育领域,网络为孩子打造一个全方位展现自我的平台,很容易就会出现一个现象,有人给他点赞会欢呼雀跃,不点赞的就会被拉黑。从中反应的就是互联网中的参与感和被关注的感觉太重要,已经深刻影响到孩子那非常细微的情绪和情感,而艺术教育想要在互联网中有所突破,增加用户的粘度就成为其中很重要的环节。
泓儿文教创始人刘瑾嫒对于用户思维和艺术行业与“互联网+”结合,有一番深刻的体会:首先,孩子应该学习什么样的艺术特长呢?以往,通常是爸爸妈妈觉得哪个好或者爸爸妈妈看到哪个班多人选择,孩子就去学哪个!这样缺乏科学理性地选择会导致一个“三输”的局面——家长因为没有看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而失望,孩子明明不喜欢却被迫去学产生抵触心理,老师很难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从而教学工作难开展。为此,泓儿文教采取的一个措施就是在报读之前为孩子提供相应的特长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因材施教,孩子学自己喜欢的、擅长的自然能够学得好,学得开心。
孩教圈创始人叶生说:“从前家长逼孩子去上课,现在的孩子主动要求去上课了。为什么?从孩子口中得知,现在的老师不仅仅是教学,还会从各方面来和学生互动、建立更加亲密的师生关系。艺术教育并不是学校生活的附加而是一个独立的并行单元。搞定孩子就是搞定家长!”
最后,艺术教育行业的020应该怎么做?以前学校和机构的招生方式是以单个机构为单位,通过讲座、试听课等方式,召集家长前来了解报名,但实际效果往往不如人意。叶生指出,今后这个局面要开始改变,教育培训机构不再是单兵作战,而是1+1大于2的合作方式。通过家长俱乐部的形式展开,发挥孩子教育联盟的优势,以家长俱乐部、行业展销会等形式推出精品课程和活动。一方面降低企业开展活动的成本,抱团产生优势;另一方面,让家长可以有更加全面的选择,不用挨个机构去听讲座来选择孩子学习课程,更加省心省时,从而达到供求双方都满意的双赢。当然,艺术教育行业要实现O2O不可能是一招制胜,未来我们将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和分享。